理论学习2018年第9期
2018-06-14 14:08   作者: 姜慧婧   来源:本站    阅读:
文字大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刘家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希望山东的同志再接再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政治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农民不能缺席、乡村不能掉队、农业不能滞后,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抓紧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成有机衔接,是顺势而为、适逢其时,是发展必然、大势所趋。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国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工业和城市的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们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推动山东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山东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但近年来,山东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十分突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我们要聚焦“五个振兴”,再创山东农业发展新辉煌。

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我们要准确领会和运用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方法论,统筹兼顾、高点定标,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

注重强化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有紧迫感,也不可一哄而上。我们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结合山东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5个专项工作方案。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突出指导性,既提出思路要求又明确办法举措,既兼顾当前又考虑长远,确保可操作;突出科学性,把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乡镇一级,确保聚民智顺民意;突出衔接性,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结合起来;突出约束性,完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制度措施,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注重做到高点定标。标准决定质量。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我们坚持对标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坚持高起点谋划,拿出符合山东实际的乡村振兴推进标准。大到“五个振兴”的标准,小到村村通、户户通的标准、乡村社区建设标准等,都由相关部门拿出具体意见,避免推倒重来、重复建设。

注重突出各地特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搞“一刀切”。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严格功能区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以多样化为美,保持乡村固有的历史、文化、风俗、风貌等,使乡村振兴各具特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注重健康有序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发展,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显功与潜功的关系,既做立竿见影的工作,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工作。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决防止盲目冒进,坚决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反对“造盆景”供人参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振兴推向前进。

注重改革开路。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系统梳理“三农”改革任务,紧盯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山东建立了一套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取得了好的效果。我们将结合实际,把这套机制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聚焦聚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五个振兴”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之以恒地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破解制度创新不够问题。制度制约是最根本的制约。很多地方的农村工作推进不快,根源就在于管理方式落后、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我们注重强化制度供给,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认真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通过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村活力。

破解资金制约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资金的问题。我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市场化手段,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快涉农资金整合,把分散在31个省直部门的涉农资金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省财政筹集资金1000个亿支持乡村振兴,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

破解资源分散问题。现在有些地方土地、林地等资源分散,导致农业效益低下。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把资源盘活,让农业产生更大效益,让农村有更大吸引力。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按照政府引导方向、群众参与生产、企业投资管理的模式,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焕发乡村发展活力。加强村庄整治、农村空闲宅基地整理,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切实把乡村资源整合好、利用好。

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大短板。我们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民生大事,每户财政补助900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力争年内大多数农民用上洁净厕所。扎实推进农村“煤改气、煤改电”,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2020年全省70%以上的村庄要实现清洁供暖。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推动“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打通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

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注重引导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和激情。特别是在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项目时,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获益者,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破解陈规陋习问题。农村有些地方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加重了农民群众负担,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为了破除陈规陋习,我们大力实施铸魂强农工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进群众、进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形成良性文化生态。深化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实施人居环境、四德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移风易俗、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破解人才资源短缺问题。解决农村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在于促进城乡人才流动,支持各类人才留在农村,共同唱好乡村振兴大戏。我们大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农科大讲堂、“庄户学院”,让先进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现身说法。实施返乡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参照培养免费师范生、医学生的办法,探索开展公费农科生试点。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鼓励引导工商资本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回流乡村,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创新创业、各展其长。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坚持党管农村这一“重中之重”落到实处。我们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摘自2018年05月11日《人民日报》,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思想纵横】

 

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伟人存千古,思想启后人。进入新时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指引未来,正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结合国情特征和时代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这种科学性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在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书店的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马克思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穿资本剥削的秘密,宣告资本主义只是一种历史性存在而非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对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创新发展的过程。事实表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看清本质、把握大势、保持定力、谋求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从没有过时。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追求真理和弘扬真理的思想武器,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尤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让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绚丽的真理光芒。

摘自2018年05月16日人民日报》)

 

【热点辨析】

 

文化扶贫不是单方面输入文化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我脱贫能力意义重大。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征,只有深入认识和把握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文化扶贫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当前,有些人认为贫困地区没有文化,即使有也是贫困文化、落后文化,文化扶贫就是向其单方面输入文化。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需要加以澄清。

事实上,贫困地区并不是没有文化,很多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保存得比较完整和纯正。例如,湖北省的7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116个全国传统村落中,就分别有5个和97个在贫困县。贫困地区的文化也不等于贫困文化。有人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由于贫困文化所致,这是站不住脚的。贫困地区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改变贫困面貌的强烈愿望和持续行动,来自贫困地区的规模宏大的农民工就是有力证明。还有人认为,贫困地区的文化就是落后文化,这也是不对的。不可否认,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方面,但其中也有不少优秀元素,对维护区域和谐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应看到,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本身并不具有封闭的特性,贫困地区的人民大多乐于接受先进文化。只是这些地区曾一度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因而出现了“文化孤岛”现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展现出开放的姿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满足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文化扶贫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贫困地区文化生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文化,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贫困地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物质文化发展成果。

精准识别。推进文化扶贫,应深入认识和把握地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结合贫困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等对其文化生态作出精准识别。深入研究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形成机制、传承特性等问题,厘清其传统文化中哪些需要保护、哪些需要改造、哪些可以利用,认清其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只有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作出精准识别,文化扶贫才能精准施策。

科学规划。“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要结合不同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文化扶贫的具体实施方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文化保护的底线,划出文化开发的红线。制定任务书、时间表,组织精干的专业队伍分期分批持续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融合发展。文化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一是与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是文化生态的天然要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是与外来先进文化融合发展。在尊重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养分,创新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区域特色文化。三是与教育融合发展。教育是良好文化生态形成的基础,贫困地区文化的开发、传承和创新需要通过当地居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还应看到,每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通过“自组织”方式完成的。因此,文化扶贫的“他组织”方式还应与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自组织”方式融合发展。换言之,文化扶贫应通过外部援助来推动贫困地区文化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摘自2018年05月14日人民日报》)

 

【海右今语】

 

乡村振兴要强化标准引领

鲁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并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和路径,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必须强化标准引领,怎样算振兴,如何算样板,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如果没有标准,天马行空地蛮干,今天才干明天就说振兴了,或者几年下去就空口无凭地说建成样板了,那是对工作不负责,老百姓不会满意,样板也不会有说服力。

乡村振兴标准的确定必须实事求是。山东有1800多个乡镇(街道),超过7万个村,搞乡村振兴,全省一个标准显然是不行的,“一刀切”的办法也会导致很多问题,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差异化、特色化的标准。最近,省里研究制定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应结合实际拿出具体落实办法、确定更具本地特色的工作标准。要以开阔的视野研究标准,看一看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哪些方面比我们好,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人家办法那么管用、效果那么好,然后结合各自实际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标准的前瞻性、引领性。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乡村振兴要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标准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规范。特别是对合村并居等关系长远的工作,更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以就近进行整治,有的可以多个村合并,有的可以做成特色小镇,全省不能一个模式,各市不能一个模式,每个县也不能一个模式。只有体现乡土风情和地域差异,才能绘就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标准的确定要和农民商量,一个村一个村地和群众一起聊、一起研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诉求,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要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探索规律、确定标准、检验标准、完善标准,这样乡村振兴才能有正确的遵循,才能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强大合力。

(摘自2018年05月15日《大众日报》)

 

敢于动真碰硬抓改革

鲁义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难度越来越大,对各级干部的境界、素质、能力和担当,是个现实考验。在改革考验面前,我们的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勇于尽责、积极作为,发挥了关键少数作用。但也确有少数同志,消极对待改革,光喊嗓子、不甩膀子;对改什么、怎么改、突出问题在哪里心中无数,改革空对空”“雷声大、雨点小;对改革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只挑好肉,不啃硬骨头;政绩观和利益观存在偏差,显绩的快改、潜绩的不动”“动别人奶酪可以、动自己奶酪不行,等等。这些表现的背后,有干部改革本领不强的原因,也有外部激励政策不硬的情况,根子还是干部本身懒政惰政、不担当不作为。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必须动真碰硬抓、真刀真枪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思想决定行动,境界影响担当,担当关系成效。应当明确,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不担当不尽责不作为,尸位素餐,导致改革开放不深入,营商环境无法改善,落实新发展理念放空炮,推动高质量发展打水漂,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四个意识不强,理想信念缺失,党性修养弱化,宗旨意识淡化,就是对历史、对人民的犯罪。每个人都想自己的父母有个好的康养环境颐养天年,都想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个好的就业环境,收入高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都想自己的子孙有一个好的学校,都想医疗条件好一些,都想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好一点、保障水平高一点……这些从何而来?只能靠改革开放,靠高质量发展,靠大家担当作为、努力奋斗。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担当,决不能让部门和个人利益蒙住眼睛,要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只贪图舒服、贪图安逸享乐,甚至用手中的权力搞特殊、耍特权、以权谋私的,老百姓不满意,党和人民不答应,必须受到纪律法律的惩处。各级党组织要完善机制,拧紧螺丝,打通关节,疏通堵点,建立完善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充分调动起各方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以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的最好方式,就是旗帜鲜明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对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主动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亲力亲为抓改革,说一件干一件,抓一件成一件,真正形成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真抓实改的良好局面。

(摘自2018年05月22日《大众日报》)

 

 

 

【 责任编辑: 莱阳市委宣传部理教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备案号:鲁ICP备06000158号

主办:中共莱阳市委 莱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莱阳市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委宣传部 邮编:265200 电话:0535-7227739邮箱: lyswlb@163.com

莱阳政府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站所有内容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8-2011 www.myszl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