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2018年第5期
2018-03-16 09:26   作者: 姜慧婧   来源:本站   阅读:
文字大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新旗帜

——学习习近平同志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吴奇修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五个振兴”与习近平同志在2017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乡村振兴“七条道路”一脉相承,是扎实实践基础、丰富经验积累和深邃理论思考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样的小康社会才能得到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农业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保供给、提质量、稳物价,继续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继续为国家宏观调控留出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战略主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消除贫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三农”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业、农村、农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改革开放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即选拔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好干部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即重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让农业农村能够公平公正地享有更多发展资源。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即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明确和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三农”投入责任,确保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相适应。要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建立补充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即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提升农村医疗、养老服务能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使农民和市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趋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自20180312日《人民日报》,作者为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改办主任)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

——学习习近平同志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

关于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功成不必在我”,指出这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此前,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过“功成不必在我”,这次做出进一步阐释,“功成不必在我”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充实,为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标尺。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为官从政者都希望能干一番事业、创一番业绩,但干事创业不可能一日见效、立竿见影,要想做出实绩,必须进行长期努力。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曾提出“弱鸟先飞”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方法:不想着干一夜暴富的事、也没有“烧三把火”,而是“有长期打算”“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只要锲而不舍,最后总能够旧貌换新颜”。这充分说明,为官从政必须有恒心有毅力,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只要立足发展大局,科学谋划、谨慎施策,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就会取得丰硕成果。河北塞罕坝三代林场人在半个多世纪中接续奋斗、矢志不移,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上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造福当地、泽被后世。事实证明,着眼长远、脚踏实地不但可以创造政绩,而且可以创造了不起的大政绩。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创造政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必须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如同种树,栽苗、浇水、施肥、防虫……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不可少,功夫到了,小树苗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树;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会拔苗助长、欲速不达。为官从政、干事创业也是如此。应遵循经济规律追求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追求包容性发展,这样的政绩才会“含金量高”“时效性长”。不尊重规律的政绩必然是“短命”的。比如,过去有些地方忽视城市发展规律,人为“摊大饼”“造大城”,表面上政绩显赫,实则难以善终,地方发展“大手笔”最终变成“大败笔”。有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中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早摘帽”,却忽略了脱贫质量,“边脱边返”“刚脱又返”,不但违背了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也给党和政府的威信带来损害。可见,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政绩。

搞清楚创造政绩为了谁,是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的核心问题。创造政绩是为了百姓福祉,还是为了自己积攒政治资本,结果迥然不同。为了自己,就容易产生“烧三把火”“踢前三脚”、轰轰烈烈做一两件“大事”的倾向,出现“前任建、后任拆”“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重数字不重实绩、看汇报不看成效的局面,相应的政绩必然是“包装过”“注水分”的。这种政绩越多,对百姓福祉损害越大。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共产党人的政绩只能来自为人民谋福祉,只能出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出自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只有这样的政绩,才能体现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功成不必在我”政绩观的生动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担当和实干交出了一份时代答卷。对于这份答卷,人民给出了高分。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18年全球信任度晴雨表”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最高。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都是“硬战”“苦战”,都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打赢。只有沉下心来,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务虚名、兢兢业业,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摘自20180315日《人民日报》)

 

【智理山东】

 

把亲切关怀化为走在前列的强大动力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

重要讲话精神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山东工作给予科学指导。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山东工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山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一亿山东人民沉浸在深深的喜悦和巨大的鼓舞之中。

  多年来,总书记对山东人民一直充满深情、非常关心,对山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08年视察山东时,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新跨越;2013年视察山东时,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2014年、2015年又连续两次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积极开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回顾山东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每到发展的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会对山东工作作出全局性、战略性指导,为山东发展定方向、指路子,为山东广大干部群众增信心、鼓士气。

  当前,山东正处在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口,既拥有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这样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局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山东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两个走在前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总要求,科学标注了山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山东在全国大局中的使命担当。这一总要求,是对山东工作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厚望和重托,是新时代山东发展的总纲领、总航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遵循;这一总要求,描绘了山东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山东向现代化强省进军的动员令,吹响了走在前列的时代号角。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总要求,坚定不移做到一切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总要求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围绕这一总要求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聚焦这一总要求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依据这一总要求来衡量,不折不扣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总要求,着力在领会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切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化为走在前列的强大动力,化为山东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把亲切关怀化为强大动力,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以学习贯彻的实际成效回报总书记的期望与厚爱。要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细细品读,不断加深对讲话核心要义、丰富内涵、思想精髓的理解,加深对其中蕴含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融会贯通学,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联系实际学懂弄通,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持续深入学,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纳入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实。

  把亲切关怀化为强大动力,要紧密结合山东发展实际,切实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回答了新时代山东“往何处去”这一关键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又就一系列攸关山东未来的重大课题,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具有重大的方法论、实践论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总书记指示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谋划,一条一条加以梳理,一件一件加以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工作举措,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特别要聚焦腾笼换鸟凤凰涅、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研究谋划具体思路、具体任务、具体措施,切实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科学指引振奋人心,苦干实干开启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品质,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20180309日《大众日报》)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

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重点阐述,希望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总书记把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重任交给山东,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肯定,是山东人民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再创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切实打好打造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主动仗。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山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不仅主要农产品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方面创造了不少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总书记对山东农业农村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点明了山东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对山东在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也是有力鞭策。我们坚信,有总书记的把舵定向,有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良好基础,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山东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件大事办好,谱写好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径。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总书记视察山东提出“三个导向”战略思想以来,全省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我省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一样,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提质增效压力,也有“南北夹击”的挑战,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大而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乡村振兴面临很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总书记亲临山东团,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对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科学指导,就推进这一重大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既为我们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为我们补齐“三农”工作短板,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认识到,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我们不仅要解决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还肩负着为全国探路子、创经验、作示范的重任。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对照总书记“六个推动”的重要指示,对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对我省“两会”、农村工作会议等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政策措施进行再梳理再强化,切实打好打造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主动仗,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山东力量。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涉及乡村经济、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全面发力、一体推进。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完善经营方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把人才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打破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总之,要通过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既要有紧迫性,也不可一哄而上,必须规划先行,由点到面,由低到高,有序推进。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时间服从质量,稳扎稳打,防止一味追求快,追求短期速效。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到内外兼修,面子要新,里子也要新,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干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摘自20180310日《大众日报》)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

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经略海洋的重大战略意义,要求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牢把握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是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责任。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拥有一批重量级的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一定程度上说,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在海洋。做深做大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些年来,我们认真落实这些部署要求,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对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还面临海洋生态建设和保护滞后、沿海港口资源分散、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由大到强,仍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把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海洋强省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不断增创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是我们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开创新时代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应有之义。新时代的发展版图上,海洋经济蕴含着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能,是我们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进位争先的重要抓手。从我省来看,打赢新旧动能转换这场硬仗,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进一步发挥海洋优势,做优做强做大智慧海洋产业,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产业层次;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用好海上大通道,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综合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世界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加快缩小与先进省份差距,打造山东区域竞争优势,必须对标先进,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抢占未来海洋战略制高点。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决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必将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开蓝色通道,拓展蓝色空间,必将为山东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提供源源不断的蓝色动能。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要突出重点,聚焦关键,明确主攻方向。经略海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要求山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指明了经略海洋的重点和关键。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要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探索海洋资源要素的整合路径,加强港口与港口之间、海港与空港之间、港口与其他基础设施之间的功能整合,增强整体竞争力。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结合海洋资源禀赋、科技发展水平,巩固提升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壮大发展海洋服务业,努力塑造特色海洋经济优势。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下大气力保护好海洋,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用好海洋资源,深耕海洋经济,我们一定能够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山东作为,贡献山东力量。

(摘自20180311日《大众日报》)

 

 

【 责任编辑: 莱阳市委宣传部理教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备案号:鲁ICP备06000158号

主办:中共莱阳市委 莱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莱阳市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委宣传部 邮编:265200 电话:0535-7227739邮箱: lyswlb@163.com

莱阳政府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站所有内容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8-2011 www.myszlg.com All rights reserved